江苏书画网|江苏书画艺术网 江苏书画家网

标题: 名震民国画坛的四大家,你喜欢哪一个?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0-6-5 14:32
标题: 名震民国画坛的四大家,你喜欢哪一个?
+ e6 M5 g: {8 `- f/ t

民国,一个多难而热血的年代,画坛风起云涌。其中四川的张大千在上海崛起,名振四方;后起之秀陈少梅在天津异军突起;国画大师傅抱石闻名中外;抠门大师齐白石以天真浪漫独霸一方。


+ p- E# x+ \9 j- V

当时,这四人被画坛合称“民国四大家”。四个画家,四个不同的人生,创造的这四张不同的画作你可细细品过?
: ^2 R- s+ b6 z, J- e

! N8 }; _/ I. f8 V" d

01
齐白石
“送礼物不画,请客不画,为外国人翻译者无报酬;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 J* d. [7 A4 L' m5 @

都知道齐白石很抠门,在卖画方面更抠门,在中国绘画史上也算是是一朵独立于任何流派之外的“奇葩”。


- Q: c' D9 }! a% C8 C( F  K

不过齐白石在花鸟、人物、虫草、山水方面的建树在中国绘画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失他任何一支对整个绘画史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 p; r* L% g% c6 f

▲齐白石《鱼虾欢戏图》

9 q5 I! B4 f( z# T& V2 {( i

作品赏析

点击图片查看细节

$ V( @- z8 {+ J9 }3 l

齐白石《鱼虾欢戏图》中的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

* Y' F: O8 R4 U4 W" d6 ?

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 k$ s5 S7 m. G( F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9 B7 E5 a  Y5 V1 F

为表现水中的虾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3 A) {+ u3 M2 p

02
傅抱石

“ 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

1 y1 {  P$ i5 o

傅抱石说:“中国画画一个人,不只是画外表,而是要像这个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谓‘全神气’,即是要把这人的精神表达出来。所以中国画要画的不是形,而是神。这种写意的精神,是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

( q/ b2 w6 `8 S: ~7 `+ F4 Q" b  B

▲傅抱石《仕女图》


& I4 j2 q6 y: I

作品赏析


1 Z/ ^1 Y5 M" Y( B! Y

点击图片查看细节

! W$ V3 [% `( _

这幅是傅抱石送给夫人罗时慧的一幅画名为《仕女图》。

9 C& E1 W- m* I' o1 `5 K% c7 M

此幅画面的整体风格是把先秦唐宋时期的绘画风貌,移入到了自己此画创作当中,他所画的仕女衣物饰品有明显的两晋风格,那一张小嘴有唐人的审美之风樱桃小口煞是好看,尤甚是那一双可以勾魂的眼,摄人心魄。


8 D5 Q8 V6 c* \6 w9 U2 [

人物发髻也是唐人的发髻造型,但是其使用焦墨皴染勾画的发髻使用了飞白的笔墨技法,突出了发髻的造型蓬松的质感。避免把头发画的太死。人物整体用笔线条简练灵动。其中在人物形体轮廓的勾画上多用飞白,使整体的人物造型灵动而富有神韵。

& g) m  R/ r$ i* e/ F3 K8 l

傅抱石笔下的仕女非常有辨识度,纤细、清晰的眉眼、清秀浅淡的鼻子和红润精致的嘴,这些组合到一起之后,就形成了傅抱石作品中所独有的雍容媚态。此幅仕女图美艳惊人身伴芳华,似有媚态娇艳可爱,但同时又端庄高贵令人难生亵渎之心,只能仰望慨叹其魅力。


9 b# k) D- ~7 K5 K$ \% J* C

傅抱石用笔很简练,很注意人物形体结构的严谨。寥寥数笔使得人物的形态身姿跃然纸上,对人物的形态高度概括。这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


4 _" E( i! [) X6 q

03

" O# J+ ]  y& D9 Y9 V1 P" J2 C: {

陈少梅
“唐寅以后第一人”

! N% e* k+ q0 c  H" \1 t  C7 E

陈少梅酷爱丹青,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十六岁时参加了北平的湖社画会,故又号升湖。

据说,当时他是湖社画会最年轻的一位成员,也是学习最刻苦者之一。当年旧京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画家,许多亦富,临习数遍之后,再准时归还画主。

经几年磨砺,聪颖加勤奋,使他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传统山水、人物画的基础。在二十岁左右已于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

▲陈少梅《梅萼飘香图》

( \% z7 W0 b. f

作品赏析
点击图片查看细节


2 @7 P7 X# S2 P; D

此幅《梅萼飘香图》,梅树树干多弯曲节疤,小枝较长,刚健犹如利箭,小枝出枝应注意穿插,疏密有致,树梢处切忌枝条繁多,另出枝要长短结合,全图染完后点白花。


0 x& V: T* `- @( s

点点白梅与翠竹造成了深远的意境,也表现了文人赏梅情趣,他将仇英秀雅织丽的笔法,与夏圭劲爽刚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形成一种严谨而不板滞,秀逸而不媚弱,清劲而不霸悍的格调,是少见的精品。

陈少梅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

4 G/ i9 x, k- V+ u

陈少梅的作品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鲜明的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


$ h, w2 C3 W7 V3 p9 ~

04

9 P, W+ J3 [3 j6 k9 u0 q6 B

张大千
“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

5 J0 Z# o( U9 q& R, y1 G& ]

张大千一生钟爱荷花,是中国画荷第一人。33岁时,他住进了颐和园尤喜爱赏荷,此后他一生画荷无数,不断推陈出新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

: X  ]& }- ~8 \5 T7 n

张大千十分重视对荷花真实形态的观察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和种种意态。“体会物理,看某一种花都要由茁萌抽芽,发叶吐花这些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能一一传出”。


& z6 M5 I  z  a8 J' U; _( G( |/ w, Z

▲张大千《金线荷花图》


. C2 C, u: T, K9 V7 v: X' k作品赏析

点击图片查看细节
0 ~9 x' R; D" }6 L5 u; }

《金线荷花图》为张大千中年得意之作,画中的浓艳朱荷用泥金勾勒,小心经营以彰显其贵气,气势磅薄,在工笔与写意之间达到了和谐平衡,并独开新貌。

2 t6 k* _2 y. X- A7 d( O7 {

作品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饱满的构图:前景蓬勃展开的荷叶,以浓墨泼写,几乎占据了国画荷花画面的三分之二空间,穿插在荷叶间的,是金线勾勒的荷。画中偏左上、右上与中下位置的,是三朵含苞荷花,中间醒目的是怒放和将残的荷花,荷花的各种形态掩映在荷叶间。

: s1 v* }5 v7 w# V8 o8 d

含苞待放、怒放、将残的三朵荷花,虽情态不一,却顾盼相应,正喻示着花的一生。


: e+ W7 _- a- p3 b

此幅作品正发挥了大千豪放的笔势,在整体氛围的渲染上,显示出其熟练老到。

/ T3 k5 z  R) j( S





欢迎光临 江苏书画网|江苏书画艺术网 江苏书画家网 (http://jsshy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