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元康:天真烂漫是吾师 宜兴古称“阳羡”,位于太湖之滨,是一座钟灵毓秀、名士辈出的江南县城。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美称,更是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教授之乡、院士之乡"。在漫长的岁月中,宜兴形成了对知识敬畏、“敬惜字纸”的地域文化,可谓人才辈出,史不绝书。如卢象升、周处、潘汉年、徐悲鸿、吴冠中、周培源、顾景舟等古今文化名人。 查元康,便是从小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书画陶刻艺术家。甲辰岁末,江苏书画网主编专程赴陶都宜兴,拜访了著名书画家、陶刻大师查元康先生。与查先生聊起艺术来,极为开心,谈古论今,话题不断。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我的童年快乐又自在,小时候迷上了书法,后来,篆刻艺术更是让我深深着迷。当时我的姨妈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我从小跟她学习发声,后来得到了考音乐学院的机会。但当时音乐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流行,而且我在书画方面已经小有成绩。所以,在两者相比较之下,我认为书画更适合我。其实音乐和书画是相通的,和陶刻艺术也是相通的。艺术之间都是相连的,但我更喜欢在书画方面的创作。学习陶刻首先必须会书画,不会书画就进行陶刻装饰,这是无本之木。而且,书画也不能直接照搬到紫砂上,而是要根据壶的特点来进行装饰。所以,一个书法家并不等于是一个陶刻家。此外,将诗书画印这些功夫用到陶刻上,也是陶刻家必备的条件”。查元康先生介绍他艺术成长之路。 宜兴有着七千多年的制陶史,闻名遐迩的紫砂壶则让宜兴得到了"中国陶都"的美誉。在这个日益浮躁、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若有一把上好的宜兴紫砂茶壶在手,就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慢生活"。沁淋壶身,品茗畅怀,不仅有助于涵养精、气、神,为平常的生活增添了富有雅趣的仪式感,同时也可以感受一下内敛中庸、厚朴包容的名士心境。 唐代的杜甫曾说“书贵瘦硬方通神”,而苏轼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体,玉环飞燕谁敢憎。”认为书法不必刻意追求,凡是能唤起人们美感的作品便是佳作。此外,他还提出了“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的艺术主张,其精神实质是脱去雕饰,崇尚自然。天真烂漫,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没有世间的争斗,是那样的清新活泼,是那样的令人陶醉,每个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和谐与美好,虽然有时调皮得让人生气,但那幼稚单纯,活泼好奇,又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可爱,这些,都是艺术家应学习,师从的。查元康的作品充满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率真的风格。他主张在壶上陶刻不能装饰得太多,应删繁就简。要把浓缩后的字画点缀在紫砂壶上,这一块是属于锦上添花。紫砂壶本身有一种肌理感,如果刻得太多就有种喧宾夺主之嫌。而且用到的文字和画面要简练、切壶、切主题,对文化的要求比较高。 在查元康先生的眼中,艺术家务必真实、全面,这些自然影响到他的书画、陶刻创作和研究。他从篆隶和魏晋墨迹中取法,运笔如刀,情深意切,那恬静典雅、极富人文书卷气息的创作风格尽显其艺术才情。韩天衡先生曾书赠查元康对联一副:石醒思路捷,刀醉意境狂。我们在品读其作品时,更多感受到的是他自然本真的状态,而非描摹制作的刻意。因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作者满含感情、智慧和性灵的流露,这不但是个性,而且更是一种心态、意志和情操的体现。
许多艺术大家都有过人生的低谷,但凡能脱胎换骨,顽强走出来并取得成功的,都很不容易。查元康说道,人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生死的问题,三年的疫情对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冲击也非常大,悟出了真正的艺术家和作品是相依为命的。这几年,我们身边有不少师友过世了,这其中不乏较年轻的人。我觉得书画家、陶艺师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地留在作品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定要真实。“天真烂漫是吾师”,艺术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精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艺术创作没有终点,自己将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江苏书画网)
【人物链接】 査元康,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市张渚镇。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无锡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宜兴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他的陶刻艺术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集金石、书画、诗于一体,较全面地展示了紫砂陶刻艺术丰富的表现手法。曾在各类国家级陶艺比赛中获金、银、铜奖数十余次。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艺术团体收藏。查元康篆书学毛公鼎、秦诏版、邓石如诸家,淫浸吴昌硕最久。曾临摹汉古玺数百钮,参以黄牧甫心法,所制之印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书画家郭若愚先生曾以“元康先生精研金石篆刻,得秦汉古玺印风范,余观其所作、精妙绝伦、因题数方以志钦佩”等语给予肯定。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级书展中获奖并结集出版,深受日本、台湾、香港等地收藏家青睐。
|